|
Trotzki charakterisierte Stalin als den Totengräber der revolutionären Kämpfe in anderen Ländern, von der zweiten Chinesischen Revolution 192527 und dem britischen Generalstreik 1926 bis zu Deutschland, wo die KP ebenso wie die Sozialdemokraten, ohne einen Schuß abzufeuern, es Hitler erlaubten, an die Macht zu kommen.
|
|
La doctrine anti-internationaliste du «socialisme dans un seul pays» a conduit à de désastreux zigzags allant des aventures ultragauches à la collaboration de classes. Trotsky a qualifié Staline de «fossoyeur» des luttes révolutionnaires à létranger, depuis la deuxième Révolution chinoise de 1925-1927 et la grève générale britannique de 1926 jusquà lAllemagne, où le PC, tout autant que les sociaux-démocrates, ont laissé Hitler arriver au pouvoir sans quun seul coup de feu ne soit tiré. Cest dans le contexte de la trahison allemande, puis de la codification par le Comintern de la ligne explicitement antirévolutionnaire de construction de fronts populaires, qui sest le plus pleinement exprimée dans létranglement criminel de la Révolution espagnole par les staliniens, que les trotskystes organisèrent la Quatrième Internationale, fondée en 1938.
|
|
反 国 际 主 义 的 " 一 国 社 会 主 义 " 的 论 调 导 致 了 灾 难 性 的 左 右 摇 摆 , 从 极 左 的 冒 险 到 右 倾 的 阶 级 合 作 。 托 洛 茨 基 称 斯 大 林 为 国 外 革 命 斗 争 的 " 掘 墓 人 ", 从 1925 年 至 1927 年 间 的 中 国 第 二 次 革 命 , 1926 年 的 英 国 总 罢 工 , 直 至 德 国 共 产 党 和 社 会 民 主 党 没 放 一 枪 一 炮 就 让 希 特 勒 上 了 台 。 在 出 卖 德 国 革 命 之 后 , 共 产 国 际 正 式 确 定 了 公 开 反 革 命 的 人 民 战 线 (popular front) 的 路 线 , 并 且 这 一 路 线 在 斯 大 林 对 西 班 牙 革 命 的 罪 恶 绞 杀 中 显 露 无 余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托 洛 茨 基 主 义 者 于 1938 年 创 建 了 第 四 国 际 。
|